close

DSC_0732

 

拿起鏟子我又刮下一塊鍋粑,已經吃了三回月桃葉的量(葉子當碗使用),煮熟後不斷大力拌攪的小米飯,略具麻糬的粘性,還包裹小米的清香,我的嘴巴沒有拒絕的勇氣,若不是顧及旁人眼光,我真想霸佔整個大鍋,吃乾,抹淨。

以往很排斥參與團體遊程的我,在名為「食在.很慢」的農遊活動意外得到良好經驗,「很慢」取自「現挽」( Hiān-bán,現採的台語)的諧音,試想,能理由正當的走進農家,享用農人自己耕作、當天現採與烹煮的食物,光是這點,就值得讓我放下莫名的矜持。就像那天為我們解說的關山米國學校校長,口沫橫飛地努力闡述著理念,「以觀光之名,行推廣農業之實。」

友人曾開玩笑問我何不出版一本『河口野食堂』(因曾出版介紹河口自然生態的『河口野學堂』),算了吧,我對美食寫作的野心遠不及口腹之慾,只是愛吃的形象眾人皆知。

想起務農的友人說過,農民以往總把最好的農產品賣到都市,收入卻拿去買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如今,有機會翻轉此弔詭的「城鄉差距」,改由農人直接提供產地食物。適逢食安問題不斷浮出抬面,小農成了最令人信賴的品牌,我等嗜吃如命之人,可安心在農家餐桌上好好品嚐食物,和農人聊聊離我們仍過於遙遠的農事,了解時節與食材的關連,甚至,還可體驗農事操作,肌肉辛勞會粉碎你退休後改當農夫的浪漫情懷。

參與幾次農遊行旅後,腰圍瘦得愈來愈不明顯,因為崁頂部落的小米飯、香蕉花茶、臍橙奶酪;關山的大碗公飯、老蘿蔔乾(蘿蔔銀行);池上的米苔目、牛汶水等食物,通通,已吃。

「以美食之名,行認識農業之實。」口腹務實的我,是這麼認為的。

 

農遊相關資訊可連結 食在.很慢  食在.很慢 FB

農遊專車洽詢電話:089-332168,310001

活動期間:即日起~2016.05.31 每人只要639元

 

位於關山鎮旁布農族崁頂部落的蓋亞納工作坊,男主人胡天國正拌攪著小米飯。

DSC_0752

 

 小米曾是原住民主食,在農遊體驗中可獲得小米相關知識。

DSC_0654

 

傳統上,將小米脫離草桿的工作都由雙腳代勞,以雙腳搓揉力量,搓下一粒粒仍帶殼的小米,再進行下一步脫殼的動作。

DSC_0667

 

Savi 手拿的是薯榔,搗碎後汁液可染色於傳統麻繩上,延長繩子壽命。

DSC_0543

  

獵人陷阱體驗可通盤了解原住民陷阱智慧,且完全使用天然素材,圖中木板在野外會以石板取代,專門獵捕小型動物。

DSC_0608

 

布農族崁頂部落經社區營造後,呈現一番新風貌,走在部落間就可處處感受文化氛圍。

DSC_0774

 

關山農會今年打造「十里花道」,以休耕農田遍灑油菜花種子,期待花海蔓延,農曆春年時應該很可觀。

DSC_0298

 

位於親水公園入口不遠處,關山新埔的「蘿蔔銀行」是處選購伴手禮新據點,主打色澤黝黑的陳年蘿蔔乾。

DSC_0335

DSC_0365

 

1992 年醃製的陳年蘿蔔乾,還真老啊。

DSC_0366  

 

「關山米國學校」是中午用餐處,還可在輾米工廠了解稻米製程,米食文化不可不知啊。

DSC_0388

 

遊程還可帶回親自包裝的關山米。

DSC_0438  

 

輾米場內創意的絲瓜公仔。 

DSC_0394  

 

「食在.很慢」另一個遊程為池上,位於伯朗大道附近的清河堂可體驗手作米苔目。

DSC_0127

DSC_0091

 

原來真正手作米苔目應該是兩頭尖尖的,和一般小吃店吃到的完全不一樣呢。

DSC_0173

 

「食在.很慢」由農遊專車抵達各景點,十足低碳旅遊。

DSC_9955

 

聘請當地解說員進行導覽,可活化當地產業。

DSC_9984

 

池上「田味家」的好喝杏仁茶與牛汶水

DSC_0235

 

牛汶水為傳統客家米食,以麻糬為主的甜品

DSC_0255

 

 

<< 同場加映 >>

關山親水公園位於環鎮自行車道必經之地,雖然人工設施略顯多了些,但四周群山環繞,以及由地下伏流與接引新武呂溪水而成的湖水,幽靜的湖光山色很適合親子共遊。

 

木棧道通往新開放的溼地,可觀察自然生態。

DSC_0325

 

園內有關於「三叉山山難事件」的紀念碑

DSC_0316  

 

arrow
arrow

    台東木一邊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