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8872  

 

 

收割

「那個是烏秋,很兇的,」「做田賺不到什麼錢,」「這一台割稻機要兩百萬,」「割一甲地要兩三個小時,」今天我開往瑞和這個緊鄰關山鎮卻毫無名氣的小村,就在人車稀少的兩線道公路旁沒預料地遇上了收割,稻穗黃了結實了,我也興奮的跳下車為我的台東稻米影像故事記錄點什麼。迎面一位面帶微笑的阿伯向我走來,和我並肩站在稻田旁以台語夾雜著與國語和我敘述割稻的三兩事,他一邊注視著妹婿開著兩百萬的日本割稻機來回割稻,一邊和我這位不請自來又拿著相機晃頭晃腦的傢伙解釋稻農的辛勞。我正納悶瑞和不是個客家庄嗎,阿伯怎麼操著台語呢?沒多久阿伯扭頭過去和開著貨車等著收稻榖的夥伴說著流利的客家話,才解了我的疑惑。

 

DSC_9124  

 

瑞和村在地圖上並不顯眼,旅遊書籍也往往略過她,認識瑞和的緣起是上個月搭普通車白鐵仔時短暫停車的一個無人車站,雖然只瞥了一眼,這個名字與其周遭空涼的景色卻烙印我心。當火車離開台東往北行,沿途經過山里鹿野、瑞源、瑞和、月眉,再至大站關山,其中山里、瑞源、瑞和、月眉是只有普通車才會停靠的小站,對呼嘯而過的對號列車,這些小站只是些來不及看清的模糊名字。這些小站中,瑞和站早年就曾遭過廢站的命運,如今成為無人看管的「招呼站」,建築格局方正的車站也改為鐵道歷史影像展示館,一幅幅黑白照片道出昔日客家人搭上花東線鐵路,移民至瑞和一帶開墾荒地成為良田的歷史。如今,瑞和一帶仍有千頃良田,雖然村落偏離省道台九線而略顯落寞,鐵路也呈半放棄狀態,辛勤刻苦的客家人仍繼續祖先們的腳印在此打拼,黃橙橙稻海就是努力的證明。秋天,收割了。

 

DSC_9000

DSC_9044

DSC_9006  

 

台東這段日子我總是往關山池上跑,我跟觀光客一樣往這兩處稻米文化重鎮朝聖,疾駛於寬敞的台九線省道卻忽略了道路兩旁或遠離省道的鄉間小路,這天托了拜訪瑞和站的福氣,讓我有幸站在田埂間看到村民收割滿滿的一季成果,阿伯跟我說:「這裡一年種兩期稻作啦,屏東那邊氣候夠熱才能一年三期,」「現在都機械化了,插秧、收割都靠機器,但機器都很貴啊,像割稻機要兩百萬…」「那些八哥都來吃收割稻田的蟲子,另外大隻黑色的是烏秋,很兇的,」開貨車收稻榖的大哥則靠過來補充著說:「很多人來這裡拍照,往北一點的月眉附近是很多鐵道迷拍照的地方,」「今天天氣不好,天氣好的話,收割時會來好多白鷺鷥,壯觀的很呢,」我一直微笑聽著沒有回應,沒說出口的話留在心中打轉:「我並不貪求拍攝攝影大作,此刻的我滿足於站在這裡像個當地村民,與老者聊天閒話家常,親眼見證稻海化作滿車的金黃飽滿,五感大開,空氣中撲鼻而來的則是淡淡甘蔗香氣。今天雖然飄著細雨,卻是好的收割天!」

 

關山附近稻田收割,白鷺鷥等著捕食被割稻機驚嚇而起的昆蟲。

DSC_6796

 

 

池上等待收割完畢的農人。

 

DSC_9648

 

 

農忙時偶爾在大樹下休息片刻。

DSC_72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東木一邊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