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木一邊旅宿© 版權所有,圖文未經同意,禁止任意轉載】
11~3月算是旅遊的淡季,東北季風在台灣尾端因中央山脈地勢驟降,形成恆春半島著名的落山風,強勁風勢讓恆春遠離南島夏日風情,但旅客漸稀,房價也不若旺季般高昂,不失為喜愛清幽與省荷包的好時機。
台東旅遊也同樣進入淡季,我等台東民宿業者若有見識,剛好可趁機安排一趟見學之旅,在鹿野的好友九叔公的號招下,我(木一邊旅宿)與九叔公(九叔公民宿)規劃了恆春半島的小旅行,主要目的地是拜訪九叔公友人阿定在恆春關山的「迷路為了看花~緩民宿」。
地點僻靜的「迷路為了看花」,隱身小小村落中,一個轉彎,驚喜就在盡頭
建築與色系有南歐風采,右下方小房子也甚為可愛(主人說是員工住的)
走進室內,明亮挑高的公共空間有股魔力,外頭景色已夠吸引人,室內空間也讓人黏著度大增
很奢侈的擁有寬敞的開放式廚房與閱讀夾層,這空間連我們做民宿的都流口水啊
我與老婆入住的是「淺米色女孩二人房」
房內提供阿原的盥洗用品,誠意十足
因民宿遠離塵囂,也提供預約晚餐服務,因朋友與老闆熟識,所以我們菜色略有不同,但相同的就是很多食材是自製(如義大利麵 芋圓)或當地栽種時蔬,如這盤義大利麵,麵感真的好好吃啊
米其林三星芋頭西米露(這名字由來我就不知道),自製的芋圓與地瓜圓超好吃,主廚也不藏私跟我們說製作方式,重點就是不加任何添加物增加Q度,完全憑手工紮紮實實地按最佳程序製作
一夜好眠後最期待的就是早餐(當然戶外海景也非常讚),廚房已飄香,令人迫不及待進入挑高的一樓
戶外優美的海景,可惜前一天傍晚雲層過厚,不然此處看夕陽也很棒,不用去關山看夕照,因為這裡就是關山
沙拉健康又用心(兩人份),烤南瓜表面有灑砂糖再進入烘烤,滋味甚佳
名字很長的主菜(其實就是捲餅與佛卡夏三明治),食材都不簡單又美味
此行住宿,也算是民宿業者互相取經,互相聊聊台東與恆春(墾丁)的民宿甘苦談,當然也喝了不少紅白酒(晚餐可另加點紅白酒)。
依我個人觀察,恆春半島的民宿超級超級飽和,但旅客仍不斷湧進這個終年溫暖的半島,觀光條件遠優於台灣其他各地,但觀光品質卻未必跟了上來,我很難想像夏天的恆春半島會有多擁擠,還好,現在是淡季,像是前一日中午,拜訪恆春鎮知名的的「巷仔內十碗麵」,就讓我們體會淡季出遊的好處,因為為求品質數量有限的十碗麵牛肉麵,我們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幸運的吃到「四碗麵」,同樣的,交友廣闊的友人九叔公,原來老闆曾是他的房客,因此關係,我們又受到了點特別招待。
( 建議:請在前一天預約用餐,店內麵食只有牛肉麵與炸醬麵,若無預約請提早前往,以免售完 )
真的隱身販厝巷仔內的十碗麵
還好在用餐高峰前到來,老闆也才有時間和我們聊天,原來他和我一樣,都是台北長大的,當年他住的是現今為大安森林公園的那片廣大眷村,我高中每天通車會經過那片矮房子密集之處(靠信義路有間國際學舍很有名),此地眷村後來被拆遷改建為大安森林公園。而老闆也和我一樣都為海軍陸戰隊,也同樣待過東沙島,但我倆年紀有差,當然沒有交集到。此外,我們對於台北美食都有相同的記憶。
湯頭堅持用蔬菜熬煮,屬於較為清淡的湯頭(相對於醬油過重或加牛油的湯頭),牛肉則是前一碗燉煮,所以數量有限,而牛肉麵的主角-麵條,嚼勁可比擬刀削麵了,真的好吃。
滷味切盤中最讓我驚艷的就是滷牛腸(左下角),腸子包腸子很費工,所以愈來愈少店家願意製作,沒想到在這裡吃到好多年沒吃到的美味。
迷路為了看花 http://www.casaaperta.com/
十碗麵 屏東縣恆春鎮恆南路2巷28弄12號 08 889 8363
離開「迷路為了看花」後,我們並未急著返回台東,又是靠著九叔公的面子,我們與在恆春/墾丁經營專業導覽的小陳碰面,改由她帶我們去探索較少遊客知道的景點,屬於「恆春西台地」的紅柴坑與後壁湖出水口(出水口是地名,源自核三廠冷卻系統的排水道)。小陳是恆春關山一帶當地人,經由她帶領我們穿梭這一帶,有浮潛秘境,有遊人稀少的沙灘,幾處都是我未曾造訪過的地方,其實除了她專業導遊的身分,最令我驚訝的是她家竟然經營著盆栽事業,我想這跟恆春四季擁有充足日光有關吧。
若有包車與導遊需求,可洽:墾丁自由行專業車導 小陳(Kelly) 0979686080
出水口附近的浮潛秘境,需先穿過一段海岸林,途經林投與各種海濱植物,其實這些海岸林都是墾丁陸地上的寶,當很多海岸都開發成飯店與民宿時,我們更該珍惜這些面積不大的海岸林。
已有浮潛民宿在水中優游著,此處在哪裡?問小陳囉!
我則是較為關心在珊瑚礁岩縫隙中努力生活的植物,它們的生命力令我佩服。圖中植物可能是鵝鑾鼻蔓榕。
後壁湖港堤防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此天風浪開始增強,漁船紛紛回港,遠處可見墾丁著名的地標大尖山。
堤防旁沙灘(珊瑚與貝殼碎屑組成,非細沙)
另一處沙灘,地點一樣問小陳囉。
近午時我們來紅柴坑,此處有個小港,有觀光半潛艇可搭乘,港邊也有數家海產店可選擇,價格還算公道。
觀光半潛艇當然焦點就是海中珊瑚礁與棲息其中的魚類,不過許多珊瑚礁魚種此刻都已躺在海產店的冰櫃啦,該不該保育海中魚類,答案很明顯了。
珊瑚礁魚類多半體色鮮豔,特徵明顯,和大洋洄游性魚類(如飛魚 旗魚 鰹魚)多半銀或藍灰色的體色差異很大。
擁有寶石綠色澤的就是俗稱青衣的鸚哥魚(紅色體色者俗稱為紅衣),根據『永續海鱻食堂』專文報導,食用鸚哥魚並不合乎永續海鮮的精神,因為鸚哥魚屬於淺海珊瑚礁魚種,會啃食珊瑚礁藻類與小型無脊椎生物,極硬的嘴(齒板)可咬下珊瑚,無法消化的珊瑚排泄出來成為「珊瑚沙」,可增加珊瑚礁地區生物分解與碳酸鈣循環。當然,吃海鮮時能選擇其他魚種最好,若是真得吃下肚,至少要知道鸚哥魚在海洋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