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木一邊旅宿 © 版權所有,圖文未經同意,禁止任意轉載

 

某出版社總編輯看過我的提案後,建議在書中多添些誘人的美食篇章,看來書市美食書籍當道的混戰方興未艾,是否連我等自然作家的寫作天平,也不可避免朝美食傾斜?關於此項改變,我沒允諾他。

寫,我的意願是沒那麼高,吃,倒是絕不落人後,吃下肚過幾天消化排泄,如此而已。但若能吃出個名堂,吃出個道理,倒是可以考慮在胃腸消化殆盡前,留下些文字,倘若能印刷在草紙上使用,最後回歸化糞池,更是完美循環。

待在台東吃了這麼多食物(別老說美食,難吃的食物也不少),我也寫不出美食專欄作家那般讚頌食物的用字遣詞,唯一能做的就是探究食物來源,不枉費食物曾有過的生命,以及採集/捕捉食物者的辛勞。我僅列出幾樣代表足以台東的食物。

一.司馬寧魚炒蛋

彷彿大號的吻仔魚,司馬寧魚是多種鰕虎魚苗的原住民語稱呼,盛產於花東一帶河口,漁人多手持三角網,捕捉欲從大海上溯河川的鰕虎魚苗(屬河海洄游性魚類),以日本禿頭鯊為大宗(禿頭鯊是鰕虎而非鯊魚)。魚苗初入河口為半透明狀,此時最適生食,溯入河川接觸淡水後體色加深,此時以炒蛋或煮湯為主。嚐來無特別鮮味,倒是一盤吃掉數十至百隻,頗有罪惡感。

 

將吻仔魚替換成鰕虎魚,司馬寧魚炒蛋在台東的餐廳不算難見,透明的鰕虎魚苗多半生吃,長大一點的鰕虎魚就拿來炒蛋。(太麻里和平飯店)

鰕虎魚(司馬寧魚)身上看得出已經有環帶條紋,表示牠們已從大海上溯河川,接觸淡水流域了。

料理中也常與海菜一起煮成湯,鰕虎魚體型明顯比吻仔魚大上一號。(花蓮靜浦陶甕百合春天)

剛撈起的半透明鰕虎魚苗最適合生吃,但看到這麼多魚苗來不及長大,還是對牠們的生態起了憂心

 

二.鹽酥浪花蟹

外型貌如縮小版的旭蟹,體長只有3~5公分,浪花蟹是蟬蟹的別名,出沒於沙質海岸,數量以東部居多,喜性於碎浪區覓食有機碎屑,漁人掌握蟬蟹此習性,以鐵條串上腥味重的魚肉或小卷,插入碎浪區沙灘,等待數分鐘後手提籃子,迅速將鐵條附近沙土撥入籃中,籃中泥沙經海水掏洗篩選後,留下身形如卵石般橢圓的蟬蟹。料理多以高溫油炸,灰黑白相間體色的蟬蟹瞬間轉為通紅,吃起來宛如炸溪蝦,若去除椒鹽味道,只剩卡滋卡滋的酥脆口感。

浪花蟹需靠人力以陷阱捕捉,產量不大,並不是餐廳常見的料理,油炸後全身紅通,吃起來沒太多驚艷之味。

浪花蟹出沒於東部海岸礫石灘,身上色澤宛如礫石,每隻花紋都不一樣,真是捨不得吃下牠們。

 

三.炒龍腸

龍腸乃翻車魚(曼波魚)之腸子,翻車魚為翻車魨科大型洄游性魚類,長相滑稽無害,游速緩慢以水母為食,順黑潮洄游時常誤入東海岸定置魚網,以花蓮捕獲量最多,近幾年台東成功漁港出現少見的翻車魚大豐收,熟知海洋生態的友人告訴我,長期捕捉鯊魚讓翻車魚失去天敵,這是海洋生態失衡發出的警訊,可別高興太早。不過走進各大海產店,龍腸不論是薑絲、麻油快炒或川燙,都極受饕客歡迎,當我咬著龍腸那滑脆口感,想起翻車魚可愛形象,與愈捕愈小的體型,罪惡感油然而生。

成功漁港被大卸八塊的翻車魚,前年成功漁港捕獲大量翻車魚,並不是翻車魚數量回復,而是牠們的天敵-鯊魚數量銳減,這是海洋生態系失衡的警訊。

早年翻車魚只有腸子被拿來食用(龍腸),近年來因翻車魚名氣(需求)大開,各種料理方式也紛紛出爐。

泰式涼拌曼波魚皮(台東成功)

 

四.山地小米粽—阿粨

吃過最好吃的阿粨(Abai),是在東魯凱族的達魯瑪克部落,阿粨外型近似長條狀的湖州粽,以月桃葉取代竹葉,月桃葉不可食,只增加蒸煮後的香氣,月桃葉內還包裹著真正可食的葉片—假酸漿,兩者皆是低海拔常見的植物,取得容易,部落內不少自家門前也會種上幾株。月桃透過蒸煮讓阿粨具有獨特香氣,質地粗糙的假酸漿食用後可助消化不易脹氣,連食材選用都充滿傳統智慧。達魯瑪克的阿粨分小米與糯米兩種,再摻入南瓜絲,主要餡料為豬肉,肥瘦適中,配上小米口感與月桃香氣,更少了油膩感。吃一個不夠,兩個又太多,都是種煩惱。

隱身達魯瑪克部落窄小巷弄的阿粨專賣店,專門販售小米與糯米阿粨(台東達魯瑪克)

門口停了一台小貨車應該為自家人,由另一位大姊開著此餐車到其他部落販售,我還住在利嘉部落時,就常買大姊的臭豆腐。

餐車還販售一種特別的「豬血腸」,相當重口味,想吃的人請三思啊~

 

沒提到的食物還有西烙(醃生豬肉)、情人的眼淚 ( 雨來菇)、海膽…,舌間上的旅程持續進行著。

 

吃,不是件壞事,若能識得食物由來,仔細思量後,將來可儘量選擇吃食「可永續利用」的食物(如養殖魚類或族群數量仍多的海鮮),避免因我們人類的貪嘴,造成部分自然生態的滅絕。當然,吃與不吃都是項難題,至少,下次食物入嘴前,你我將對食物的「生前」,多了份想要理解的心。

 

文中還有許多食物沒提到,在此補上:

<< 鬼頭刀 >>

鬼頭刀為追逐飛魚而來到台東東部海域,為成功漁港重要漁獲

成功鎮上有家「王記鬼頭刀魚排」,可吃到新鮮的炸鬼頭刀魚柳,原來他們自家有漁船,也可順便跟老闆聊聊近日成功的漁況。

炸魷魚也相當好吃,老闆說魷魚是釣鬼頭刀的魚餌(延繩釣)。

就如老闆所說,我在成功漁港看到一袋袋冷凍魷魚等著運送至船艙上,冷凍魷魚應該是遠洋漁業捕撈後冷凍帶回台灣的。

 

<< 旗魚 >>

旗魚也是台東重要漁獲,早年採用的標旗魚魚法幾乎要失傳,現今都以延繩釣 定置網 流刺網捕捉的居多。(圖為三和定置魚網的芭蕉旗魚)

旗魚可做成生魚片,物美價廉。(希望旗魚不要過度捕撈,不然就沒這美味可食了) 

旗魚也可與鬼頭刀等魚肉打成魚漿,製成魚丸。(成功丸昌魚行) 

 

<< 鯊魚 >>

每每看到成功漁港躺著成排的鯊魚就有點難過,鯊魚是海洋食物鏈最高級消費者,牠們若是大量減少,海洋食物鏈有可能崩解。

目前台灣只有鯨鯊與其他少數幾種鯊魚為禁捕,大多數鯊魚種類並不在禁捕範圍,而台灣規定必須「全鯊利用」,所以上岸的漁獲都是整隻,某日,我看到好幾隻少了頭部的鯊魚,當時還納悶頭部去哪裡了?

後來才在漁獲碼頭角落看到正在處理鯊魚頭的婦人,經一番查證,才知道鯊魚頭皮肉正是老饕最愛吃的部位(平日鮮少吃鯊魚的我難怪不知道)。

鯊魚多半製成鯊魚煙來食用,不過有些餐廳還是吃得到以新鮮鯊魚肉大火快炒的重口味料理。

這是我吃過比較特別的鯊魚料理,籃中都是鯊魚肚。

與九層塔一起料理的炒鯊魚肚,外觀有如薑絲大腸,吃起來卻毫無Q彈口感,整體而言只能說普普而已。(台東尚武)

 

 

arrow
arrow

    台東木一邊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